在生产效率规划与前沿估计领域,传统算法常面临 “理论公理满足” 与 “估计精度平衡” 的双重挑战。而以树模型为核心的机器学习方法,凭借其非线性拟合能力与可解释性,正成为规划算法创新的关键载体。本文聚焦 EATBoost 多输出算法(Guillen et al., 2023),深入解析其如何以效率分析树(Efficiency Analysis Tree, EAT)为基础学习器,构建满足生产理论公理的多输出规划模型,为复杂场景下的效率规划提供新路径。
一、规划算法的核心痛点:从单输出到多输出的跨越
生产规划的核心目标是估计 “生产前沿”—— 即给定输入下的最大可行输出边界,这一过程需严格遵循生产理论的两大公理:自由处置性(输入增加 / 输出减少时,投入产出组合仍可行)与确定性(所有观测样本属于生产可能集) 。
传统规划算法中,自由处置壳(Free Disposal Hull, FDH)虽能满足上述公理,但基于 “最小外推原则” 易导致过拟合,低估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的无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则因强加 “凸性公理”,限制了非凸生产场景的适用性 。
更关键的是,现实生产常涉及多输出场景(如银行同时产出 “贷款收入” 与 “中间业务收入”),此时规划算法需处理 “多变量目标优化” 问题:如何在分裂节点时整合多输出误差?如何确保每个输出维度单独满足生产公理?树模型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天然优势 —— 其递归分裂特性可灵活适配多输出目标,且通过定制化叶子节点输出,能严格对齐生产理论要求。
二、EATBoost:树模型赋能多输出规划的核心设计
EATBoost 算法的核心创新,是将梯度树提升框架与效率分析树(EAT)结合,以树模型的分裂逻辑为基础,实现多输出生产前沿的精准规划。其关键设计可分为三部分,每一步均体现树模型在规划中的适配性。
1. 节点分裂:多输出 MSE 总和驱动的树模型决策
树模型的核心是 “如何选择分裂点”,EATBoost 针对多输出场景,将传统单输出 MSE 分裂准则扩展为多输出 MSE 总和,确保分裂决策兼顾所有输出维度的规划需求(Guillen et al., 2023)。
对于待分裂节点,算法会遍历所有输入维度与阈值,选择使左右子节点总误差最小的分裂方案,公式如下:
其中,为输出维度数,是第个样本的第个输出值,/是左右子节点对第 个输出的初始估计(节点内该输出的最大值)。
这一设计的优势在于:树模型的分裂逻辑不再依赖单一输出,而是通过 “总误差最小” 实现多输出目标的协同规划,避免因忽视某一输出而导致的规划偏差。例如,在制造业多产品生产规划中,算法可同时考虑 “产品 A 产量” 与 “产品 B 合格率” 的误差,确保分裂后的子节点能更精准反映不同输入组合下的多输出边界。
2. 基础学习器:EAT 树的多维伪残差拟合
EATBoost 以效率分析树(EAT) 作为基础学习器,替代传统梯度树提升中的分类回归树(CART),使其能处理多输出场景下的 “规划误差更新” 问题(Guillen et al., 2023)。
在迭代过程中,每次训练前会计算多维伪残差向量—— 即每个样本在各输出维度上的 “规划偏差”,公式为:
其中,是前一轮模型对第个输出的规划估计值。
EAT 树会以该多维向量为目标变量进行训练,最终每个叶子节点输出一个维更新系数向量。这一步的本质是:通过树模型的局部拟合能力,为不同输入区域的多输出规划提供 “个性化偏差修正”,使每轮迭代后的规划前沿更贴近真实生产边界。
3. 叶子节点输出:树模型与生产公理的对齐
规划算法的核心是 “满足理论公理”,EATBoost 通过定制化 EAT 树的叶子节点输出,确保每个输出维度单独符合自由处置性与确定性(Guillen et al., 2023)。
对于每个叶子节点,其第个输出的规划值需满足 “帕累托支配关系”—— 即该值需大于节点内该输出的最大观测值,同时大于所有 “输入更少但输出可能更高” 的支配节点的输出值,公式为:
其中,是 “输入帕累托支配的节点集合”(存在、使的节点)。
这一设计让树模型的叶子节点成为 “公理合规的规划单元”:每个叶子节点的输出不仅是局部数据的拟合结果,更是符合生产理论的 “可行边界估计”。例如,在物流配送规划中,某叶子节点对应 “运输成本 5 万元 + 配送人员 10 人” 的输入组合,其输出 “配送量” 的规划值会确保:即使成本增加或人员减少,配送量仍不会超过该规划值,严格满足自由处置性。
三、树模型规划的灵活性:从等权重到权重异质
EATBoost 默认采用 “等权重 MSE” 进行节点分裂,这一设定是为简化基础研究验证(Guillen et al., 2023),但树模型的框架使其能轻松适配现实规划中的 “权重异质” 需求 —— 即不同输出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如医院规划中 “手术成功率” 权重高于 “病床周转率”)。
1. 损失函数调整:加权 MSE 的树模型适配
只需将多输出 MSE 总和替换为加权 MSE 总和,即可让树模型的分裂决策向高权重输出倾斜,公式为:
其中,是第个输出的权重(满足)。
例如,在新能源企业规划中,若 “光伏发电量” 权重为 0.6,“风电发电量” 权重为 0.4,树模型在分裂时会优先降低光伏发电量的误差,使规划前沿更贴合企业的核心产能目标。这种调整完全兼容 EATBoost 的树模型逻辑,且不破坏生产公理 —— 每个输出维度的叶子节点值仍单独满足自由处置性与确定性。
2. 效率测度扩展:非径向测度与树模型结合
树模型的灵活性还体现在 “与非径向效率测度的适配” 上(Guillen et al., 2023)。传统径向测度假设所有输出等比例改进,而非径向测度(如方向距离函数)可通过设定 “方向向量”,实现不同输出的差异化改进规划 —— 这本质是通过向量权重调整树模型的规划优先级。
例如,设定方向向量为,对应 “产品 A 产量优先改进 80%,产品 B 产量优先改进 20%”,EAT 树在拟合伪残差时会围绕该向量优化,使叶子节点的输出更新更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这种扩展进一步证明:树模型为规划算法提供了 “可定制化” 的框架,能灵活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
四、总结:树模型重构规划算法的未来
EATBoost 多输出算法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生产前沿估计的技术难题,更在于验证了树模型作为规划算法核心载体的潜力:其递归分裂特性适配多输出目标,局部拟合能力确保规划精度,可定制化输出满足理论公理,为复杂场景下的规划提供了 “精准性 + 合规性 + 灵活性” 的三重保障。
未来,随着树模型技术的发展(如 XGBoost、LightGBM 的适配),规划算法或将实现更高效的并行计算与参数优化(Guillen et al., 2023);同时,结合行业数据(如制造业、金融业、医疗业)的个性化权重设定,树模型有望在更多领域落地 —— 从供应链产能规划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真正实现 “数据驱动的精准规划”。
对于研究者与实践者而言,EATBoost 的启示在于:树模型不仅是预测工具,更是规划决策的 “逻辑引擎”—— 通过将领域理论(如生产公理)嵌入树模型的分裂与输出规则,可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规划算法,推动规划科学向更智能、更贴合现实需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Guillen, M. D., Aparicio, J., & Esteve, M. (2023). Gradient Tree Boosting and 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frontier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14, 119134. https://doi.org/10.1016/j.eswa.2022.1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