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研读毛选:提升判断力的方法(辨别是非)

“辨别是非能力”的本质在于锚定人民/全局利益立场,运用”实践检验+矛盾分析”的方法穿透利益冲突的迷雾。这种能力要求我们不被表面的打压诋毁所动摇,始终坚守真理与正义的底线。

历史案例的实践启示

遵义会议

1933-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革命面临生死危机。“左”倾教条主义者维护共产国际路线权威和个人政治地位,否定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 的中国化革命策略。

在打压诋毁阶段,博古、李德剥夺毛主席军事指挥权,批判其”保守逃跑”。但湘江战役(1934.11)的惨痛教训让党内同志(张闻天、王稼祥等)认清错误路线本质。遵义会议(1935.1)最终批判”左”倾军事路线,撤销博古、李德指挥权,确立毛主席领导地位。

辨别逻辑的核心是以”红军生存、革命延续”为根本标准,,而非 “符合共产国际文件”。通过实践对比验证真理,用 “前四次反‘围剿’胜利(毛主席策略)”vs“第五次失败(左倾策略)” 的实践,这正是《实践论》思想的生动体现。

皖南事变

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们企图削弱新四军力量(从 1.03 万人发展至 7 万人),夺取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权。

1940年10月,国民党强令新四军”北移”并设伏击圈;1941年1月发动进攻(8 万兵力围击 9 千新四军),污蔑新四军”叛变”,撤销其番号。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共产党采取政治反击和军事自卫相结合的策略,既揭露真相争取舆论支持,又避免内战扩大。

  • 政治反击:公布事变真相,提 “惩办祸首、释放叶挺” 等 12 条正义要求,获全国各界 / 国际舆论支持
  • 军事自卫:仅做好防御准备,改编新四军新军部(陈毅任代军长),避免扩大内战

这一案例体现了《矛盾论》的智慧:摆明立场,以 “全民族抗战延续” 为最高标准,坚守民族大义。抓住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对顽固派采取”既斗争又团结”的策略,确保全民族抗战的大局。民族矛盾(中日)是主,阶级矛盾(国共)是次”,对顽固派 “既斗争(止反共)又团结(保抗战)。

提升判断力的方法论

立场确立的基本原则

判断”利益冲突者”本质时,关键在于考察其行为是否损害人民/全局利益。立场选择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客观事实和根本利益的理性判断。

科学方法的运用

辨别是非不依赖主观感觉,而是依靠”实践结果验证”和”矛盾主次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分析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

底线坚守的重要性

在复杂环境中,既不能因打压诋毁而自我否定,也不能因妥协而放弃原则。真理与正义的边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坚守。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有效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