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20-10-10更新。 如发现问题或者有建议,欢迎提交 Issue
1 江湖儿女
很早就想拍江湖,因为我是山西汾阳出生,县城里面长大的孩子,特别是 70 年代末,还有很多街头生活,大哥也非常多。
对我来说,江湖一定有一个动荡的变化剧烈的时代,就像看的那些电影里面的年代,胡金铨《龙门客栈》、《侠女》等大部分放在动荡的背景里面,都是社会积聚转型,非常不平静,人的生活有非常多危机的背景,充满危机的生活环境,是江湖必要的元素。
有时候我失眠会听广播,广播里面有很多情感节目,都在诉说,听来听去不是缺钱就是缺爱情。我就写一个金钱与爱情的故事,这 17 年一对男女也是缺钱且缺爱情。 (贾樟柯 2018)
贾樟柯写的就是2001到2018年。 这是我在1995-2005年十年间的相似的感受。
2001 年尚处于世纪之交,那时的社会治安还比较乱。 (大海里的针 2018)
在《江湖儿女》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叫情义。 我学过一阵形意拳,教我形意拳的师傅问我们:关羽对曹操和关羽对刘备都是如何?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说关羽对刘备是有情、有义,关羽对曹操是有义、无情。 那时候我才知道这种情义是可以掰开的,这就是江湖的原则。 这个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做人的底线,情没有,但作为人,还有要互相遵守的一些原则、承诺,一诺千金,所谓义薄云天。最终不一定都是爱情关系、朋友亲情关系,而是一种公义、正义,这些在我成长过程中影响都非常大。 (贾樟柯 2018)
因此这是巧巧对斌哥的情感。
disco 里面用了《YMCA》这首歌,卡拉 OK 用了《浅醉一生》,是《喋血双雄》的主题音乐。 (贾樟柯 2018)
的确歌的年代转移感很强。
电影中的斌哥,出狱后,发现自己的小弟都比自己混得好,心中不甘,于是去了奉节,没有管还在坐牢的巧巧。也许他认为,女人是负担,自己要轻装上阵,更相信自己的兄弟。然而,身边的女人比自己的兄弟更值得托付。 可是斌哥从奉节回到大同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的兄弟并 没有管他,最后还是巧巧准备照顾他的下半辈子。 (暴走漫画 2018)
另外,斌哥也并未如他所说,闯出一番天地后,再来弥补巧巧。他到了奉节,和“大学生”在一起了,也就是轻装上阵,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奋斗,需要弥补什么。 (暴走漫画 2018)
影片结束时,巧巧在门口看着斌哥离开的地方,镜头摇到屋里的监控画面上,画面中巧巧的人影逐渐放大,最后变成了一片模糊的像素。 什么江湖风雨,儿女情长,在时代的洪流面前,留下的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吧。 (大海里的针 2018)
综上,《江湖儿女》写的是金钱和爱情、情与义、17年的巨变、奋斗和爱情、情义的逝去。
神三鬼四:拜神的时候,上三炷香、磕三个头、烧纸钱要三张三张的烧;拜死人的时候,上四炷香、磕四个头、烧纸要四张四张的烧。 (大海里的针 2018)
2 钢之炼金术师
钢炼背景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1(Gallacher 2011), 颇有尊重经典科学的风格。 并且根据经典科学的假设,建立一种特有冒险恐怖氛围2。
钢炼中等价交换凌驾于道德之上。 等价交换不等于公平。钢炼中的等价交换体现在以物换物,但是付出代价和获得回报的主体不一致,造成了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吴丽娜 2010)
贤者之石如剑,并没有对错,关键是使用的人。霍恩海姆起初只是为了用濒死的生命炼成贤者之石帮助瘟疫的人,然而但丁想法是不同的。 (吴丽娜 2010)
但是技术无罪这种说法也是不负责任的,例如权力也是无罪的。剑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执剑者的好坏才决定了善恶之分。何况善恶之分本身难以界定。因此,对剑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没有好的监管和法度,技术、权力这类产品就是有错的。可以说工业革命的诞生就是在没有过多监管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对人力剥削而产生的工会制度设计、防止垄断等等法规,也是工业革命弊病和痛苦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有技术就有法度,这是相辅相成的。
3 Shanmugaratnam 谈新加坡房屋政策
Shanmugaratnam and Sackur (2017) 在回复记者提问时,关于新加坡房屋政策和种族歧视的讨论,值得深思。
- 种族之间的不信任是天然的。
-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强制每个公寓里面按照种族比例分配,这样来缓解种族歧视。
- society needs some buffer and bedgeting (宽容和约束)(Shanmugaratnam and Sackur 2017),以此来反驳英式自由或者英式新闻自由。
- 在教育和求职上得到充分的自由和缓解种族歧视,这才是更高级的自由,新闻自由不是唯一的。
- 看看巴尔的摩的新闻自由和种族歧视。
- 鼓励责任感。
- 政府不会资助人们去享受和不工作,因此,对于人们受到教育和就业,政府会去资助,区别之处在于鼓励责任感。
- 那么,大多数低效率政府的问题在于资助那些不劳而获的人,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即不劳而获的思维定势,一旦产生,将大大减少其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4 哈利波特
神话是原型的一个众所周知的表现方式,而原型是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集体无意识具有种族的、历史积累的性质。 由此可见,涉及神话与传说的艺术文学作品之所以更加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作品中的神话原型能更好地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或者说读者的集体无意识,从而为读者所接受。 如,《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媚娃。 (程莹 2011)
4.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 中国文化的英雄形象更像是神而非人。
西方文化的英雄形象更有人文色彩。
(苏晓萍 and 杨洁 2014)
- 因此,正如 Carroll (1990) 对 monster 有两种定义, 一种是幻想的,一种是人与其他事物的结合,如狼人。因此钢炼这里的主人公 Ed,属于后者。
- 麻瓜,Muggle。比喻儿童讨厌家长的教育,因此用 Muggle 来音译。(董小英 2008)
- 魔法石,原音译是 Philosophor’s Stone。因为 Philosophor 的原意是巫师。在电影中,魔法石象征了富有和永生,也就是人们追求的终极幸福。(董小英 2008)
- 魔镜,音译是 Erised。原文表达是 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这里 Erised 是 desire 反语。(董小英 2008)
5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中,小说是步伐最稳健、成就最大的艺术形式。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小说迅速完成了从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嬗变,并为世界文坛贡献了鲁迅、老舍、茅盾、巴金、沈从文等小说大家以及一大批艺术珍品。考察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进程,这自然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可也是一个颇为冒险的尝试。首先,什么叫“小说现代化”?其次,这个“进程”起于何时,终于何处?再次,“小说现代化”是个历史概念还是个价值尺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逼着作者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界定所使用的概念、所描述的范围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并披露其大致的理论框架。 (陈平原 2010)
因此五四运动时,更加推崇周氏兄弟,就是因为他们小说成就卓然,比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1 虽然他们的白话文诗只是为了捧场。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把辛亥革命后到《新青年》出版前鸳鸯蝴蝶派小说盛行的这几年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而只是把它看成“新小说”思潮的尾声。 (陈平原 2010)
- 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张恨水3,写一些言情故事,传奇故事。 不受鲁迅这一派的待见和承认。 鸳鸯蝴蝶派没有五四文学对思想史做出贡献,并且受制于封建思想。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两个原因否定鸳鸯蝴蝶派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例如,刘半农作为五四运动和《新青年》的主要参与者,依然跟随当时鸳鸯蝴蝶派的主流进行了文学上的变迁。
在五四运动的前期,即“1912年到1916年,在上海的五年,是刘半农很重要的五年”。 (1)正是刘半农文学生涯起锚于上海的五年期间里,他与鸳鸯蝴蝶派有了一些无法言清的丝丝瓜葛,因为“‘鸳鸯蝴蝶派’当时势力之大,几乎控制了整个文坛”。 (2)而对清末民初的新文学尝试期的开拓者而言,他们大多数都是业余爱好者或是仅为糊口,刘半农便是其中之一。从刘半农所发表的小说文本来看主要集中在1914-1916年(这一段时期正是鸳鸯蝴蝶派的波峰时期),其小说本身的内容、主题并不完全是与鸳鸯蝴蝶派的轨迹一致,有的甚至相隔较远。而正是这种当初卖文为活“委身于鸳蝴”到“脱身于鸳蝴”而后又“投身于五四”的转变凸显了刘半农作为“特定的历史人物”的独到价值。 [张承志2018]
侦探小说与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结合则产生了黑幕小说这样的怪胎……你可以指责鸳蝴作家把早期“新小说”家的思想局限进一步发展,把刚刚输入的一点外国小说叙事技巧程式化,但你不能不承认他们是“新小说”的合法继承人。 (陈平原 2010)
这些民国小说,在太平年代使我们更加对民国感兴趣了。
除了西洋小说的译介外,真正影响中国小说形式发展的,可能是一句不着边际的“大话”:“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小说被推上假想的第一把交椅,并非是因其比诗歌、戏剧或者散文更适合于表情达意、更有审美价值,而是因其更有助于社会改良。“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界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7)如此荒诞夸张的描述,也只有在20世纪初的中国才会被广泛接受。除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取法东、西洋的热情外,更有文学关乎世道人心的古训。 (陈平原 2010)
小说关乎世道人心,也就是关乎新闻自由的宽容度,这点点题。
附录
5.1 更新
5.1.1 2018-12-04 00:54:48
- 更新郑成功的性格、父母
参考文献
Carroll, Noel. 1990. The Philosophy of Horror: Or, Paradoxes of the Heart. 11th ed. Routledge.
Gallacher, Lesley Anne. 2011. “(Fullmetal) Alchemy: The Monstrosity of Reading Words and Pictures in Shonen Manga:” Cultural Geographies 18 (4): 457–73.
Shanmugaratnam, Tharman, and Steven Sackur. 2017. “Singapore’s Dpm Tharman Shanmugaratnam Grilled by Steven Sackur.” BBC HARDTalk. 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tlNZN2ZVg.
吴丽娜. 2010. “《钢之炼金术师》主题分析.” 电影文学 No.520 (19): 60–61.
大海里的针. 2018. “贾科长的江湖,讲究!.” 暴走看啥片儿. 2018. https://mp.weixin.qq.com/s/ETDtSylU1pA9bkSPhMN9Kw.
暴走漫画. 2018. “11 江湖儿女: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暴走看啥片儿第四季. 201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206380.
程莹. 2011. “从神话原型角度再读《哈利波特》.” 海外英语, no. 11x: 230–31.
苏晓萍, and 杨洁. 2014. “中西方英雄主义价值观比较研究——以孙悟空与哈利波特为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 (5): 78–80.
董小英. 2008. “罗琳的魔法石——《哈利·波特》的‘宝物’及推理方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no. 2: 110–24.
贾樟柯. 2018. “如何评价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Ash Is Purest White)?.” 201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959252/answer/495431991.
陈平原. 2010.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2nd ed. 北京大学出版社.